爱聚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我要做首辅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27

分卷阅读627

    巧取豪夺的土地换个老百姓。再狠狠收拾那些鱼rou乡里的官吏。

如果能坚持下来,不出意外,三年考评,得个优异,上面有人,就能平步青云。

只是这样的青天大老爷是唐毅要做的吗?

作为地方官,不能只是除弊,还要兴利!要做事情!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说别的,光是招降徐海,就弄得风风雨雨,还不一定有多少后续麻烦呢!

要想做事,难,太难!

唐毅苦苦思索了许久,他终于找到了一个不会惹起任何争议的突破口,那就是办学!

自古以来,国人都重视教育,远的不说,就算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东北王张作霖还要拿出巨额经费去支持办学,每到教师节,换上长袍马褂,去学校给老师作揖行礼,孩子们交给你们了,未来都靠你们了。其他的军阀也大体如此,当然了教育出一堆文艺小清新,连枪炮都造不了,结果另说。

但是由此可知,办学是谁都不敢挑战的绝对真理!

要玩就玩大的,这是唐毅历来的信条。

光是杭州城就有百万人口,除掉钱塘和仁和两个附郭的县之外,还有七个县,统统算起来,人口几乎两百万。

人多,经济繁荣,读书人也就多。可杭州府学有多少名额呢,不多不少,四十名廩膳生,四十名增广生,一共八十个人,县学各减少十名,也就是六十人。

府学加上县学,统统算起来,六百二十人,杭州的读书识字率要比一般地方高很多,就按照两成计算,两百万人,就有四十万读过书的。能有幸进入县学府学的,几乎是千分之一。其实不只是杭州,苏州,绍兴,徽州这些传统的科举死亡组,都是这个情况。

那有人要问,如果增加府学和县学的生员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

有这种想法,只能说你图样图森破,大明有十三个省,无数落后的州县,如果东南随便增加生员数量,那么科举榜单就都是东南的了,久而久之,朝廷之上,也只能听到苏松浙江的口音了。

对于科举制来说,这几乎是无解的难题。

可是别忙,自从开海之后,唐毅就有了破解之道。

不是读书人众多,进不了府学县学,没法参加考试,没有出路吗?

市舶司需要人才啊!

每年几千万两,上亿两的货物往来,要多少账房先生,要多少精通估价的报关员?还要多少钱庄柜房的掌柜?

粗略算算,每年人才缺口就有一万人以上。

想要弥补缺口,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大兴教育,培育自己的人才。

唐毅在接见杭州士绅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阐述了出来。

“学校不能只为了科举存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走科举的道路。东南商业要发展,同样离不开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各地广建蒙学,让幼童入学,经过三年启蒙教育,成绩好的,参加进士考试,能进入府学和县学深造最好,屡试不第,或者要养家糊口,无意科举的。可以进入专业学堂,顺利毕业之后,就可以到市舶司工作,或者给各个钱庄商行,充当管理人才,也算是一项体面的活计。”

唐毅笑眯眯说道:“眼下要建立三座学堂,首先是财经学院,培养账房先生的;第二座是翻译学院,培养通夷人才;第三是法学院,培养熟悉法律,典章制度的人才。总而言之,要因材施教,人尽其用。不同于八股科举,这些可都是精通实务的干才,是你们日后生意上的最好帮手,诸位要是觉得本官的主意还不错,就请广为宣传,我在这里,先拜托大家了。”

士绅们互相看了看,突然一起拜倒,激动地吼道:“大人仁德,我等代杭州百姓,拜谢大人了!”

第474章班底

一连跑了十几天,徐渭有了两大收获,第一就是他瘦了二十几斤,肚子小了一大圈,多余出来的皮深深坠下去,十分怪异,弄得他不得不狂做仰卧起坐,争取尽快让皮肤收回去。至于第二条,那就是徐渭不再恨了。

以往他都有那么一股子愤世嫉俗的味道,觉得自己最倒霉了,上天对自己太不公平了。直到遇见唐毅,考上了进士,还得到嘉靖特赐,成为了庶吉士,清贵的翰林,徐渭总算是出了一口气。

就算这样,他的心里头也总是有个疙瘩儿。

这些日子跑下来,徐渭心里的刺儿消失的无影无踪不说,甚至还有些惭愧。

天下读书人何止千百万,老天爷给他一个聪明的头脑,让他能遇到钱德洪,王畿一般的名师,能有机会饱览群书,参加科举,已经算是幸运了。

就拿杭州来说,有多少读书读到头发都白了,连个秀才都考不上,一世的心血倾注在科举上,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不堪入目,参加一次会试,正常花费要超过一百两银子,就算童子试,购买时文,报名,笔墨纸砚,也要几两银子。

徐渭亲眼看到有人因为参加科举,把几代人的积蓄都花光了,一家人落魄无依,挤在可怜的草屋里,孩子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

那就放弃科举,另谋生路吧?

谈何容易,读了一辈子书,身体都坏了,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眼睛都花了,只能靠着写写算算过日子。

就连一些大家族,也不能免俗,明明对科举没有兴趣,却偏要逼着走科举的路子,父子闹翻,兄弟倾轧,里面的苦水就不用说了。

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读书人的出路太少了,除了皓首穷经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功名就是他们的一切!

而如今呢,总算有了改变的曙光。

唐毅提出扩大蒙学,筹建三大学堂,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那些没钱交束脩的贫苦人家,不用担心了,蒙学不收学费,还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三年时间,对于天资好的学生来说,足以完成识字的任务。有才情,有能力,就去考科举。没有的话,能考进三大学堂,好好读书,五年时间下来,学好了本事,足以出去找一个体面的工作。

养家糊口,过上小康的生活。

财经、翻译、法律,三大学院,不止针对性强,培养出了的人才立刻能上手,而且招生规模大。

以财经学院为例,第一学期招生就有一千两百多人,除了正规的学制之外,还增设了成人教育,这个主要针对有一些经验的书吏、账房、文案等人员,他们的学制是一至三年,学成之后,能拿到毕业证书,身价大涨。而且凭着学历,还能参加市舶司的吏员选拔聘用考试,有机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官。

这几乎就是在科举金色的大道之外,增加了一条银色的桥梁。经过一番宣传下来,岂止是杭州,就连其他地方都被惊动了。尤其是唐毅的老家苏州,读书人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