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高仿汝窑
陈文哲点头,想要收藏一件汝窑,自然是很难的。 真要说起来,现在国内的所有国宝帮,都是宋代五大名窑的忠实粉丝。 他们就是因为太喜欢了,才会被骗。 陈文哲也不例外,但是他的技术水平高,很难被骗。 而想要骗陈文哲,你怎么也要仿制的好一点吧? 可要想仿制宋代五大名窑,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 不说其他,只是一个汝窑,就可以让你欲仙欲死。 汝窑瓷存世量太少,公认的更少,你要想收藏一件,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老李此时也开口道:“陈老板认为,汝窑瓷的存世量,能有多少?” 陈文哲一愣,他虽然知道,但是他不知道老李为什么会问这个? 而且他的猜测也被证实,这群人还真的就顺理成章的,把话题,再次转移到了汝窑之上。 反正他对这一点,也很感兴趣,自然也就不会藏着掖着。 陈文哲对于汝窑瓷器,可以说了解很多。 自然也就清楚,现在被国内那些专家所肯定的汝窑瓷器,并不多。 北宋汝窑瓷器,目前已经确定的件数,只有67.5件。 现在汝窑器传世的作品,大约分布在故宫博物院17件、弯弯故宫博物院23件、大海博物馆8件、英伦达维得基金会7件。 这些博物馆收藏的数量比较多,还有霓虹现存4件、漂亮国现存5件。 这都是两件以上的,收藏品只有一件的是津城博物馆1件、粤省博物馆半件、香江收藏家罗桂祥1件、英伦私人收藏1件,总共计67件半。 这是公认的,被所有人都承认的汝窑器。 其实汝窑的官窑瓷器,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 民间收藏的有记录的汝窑瓷器,就有150件左右,包括新李坡的、漂亮国等地藏家都有。 按照最新统计,目前存世的汝瓷,应该在300-500件之间。 这个存世量放在20年的烧造历史中,肯定是不多的。 很多人受之前65件这个数字的约束,不敢突破,认为其他人说的汝窑瓷,都是赝品。 其实现在不管是博物馆,还是民间新出土的,一定早就突破这個数字。 最近这几年又新出土了一些东西,很多东西因为过去的书本上没有,专家根本不敢认。 比如元青花,民国之前国内都没有人相信有这种瓷器。 还有最近一些年出土的元青花博陵第款,之前也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还有秘色瓷,以前没有确切记载,只有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确定的文献资料,证实了地宫之内的几件瓷器,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 这时你会发现,原来传世的文物之中,也有秘色瓷。 只不过现代人不知道秘色瓷到底是什么样子,自然也就没法证实那就是秘色瓷。 所以,你没见到过,不承认,那名历史上就真的没有这种东西吗? 汝窑瓷,或者说宋代五大名窑瓷器,都是这种情况。 现在一些人说存世的汝窑瓷器,除了那60几件以外的,都是民窑,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谷嘞 汝窑的烧造时间的确很短暂,但也不至于存世只有60几件,真正的存世量应该还是蛮大的。 但问题是,现在的鉴定界比较混乱,没有鉴定的标准,也没有权威的组织,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 不管社会上怎么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民间的收藏,还是会得到认可的,因为这是客观事实。 其实想一想就知道,汝窑在宋代都是珍宝啊! 这样的东西,只要烧造出来,就很难被毁。 就说元代宋之后,元代的贵族就不稀罕瓷器了? 他们更加稀罕,也更加珍惜瓷器,要不然元青花是怎么来的? 众所周知,汝窑的烧造时间十分短暂。 在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中,由宋徽宗赵佶亲自督造的汝窑,被当之无愧地誉为五大名窑之首。 后来因靖康之耻下的宋金战火,而失传断代,烧造时间仅二十多年。 在当时,汝瓷成品的烧制和验收严苛至极,稍有瑕疵即砸碎深埋,专供皇室,不许民间私藏。 因此,宋代汝官窑瓷器的存世量极少。 但是,这个极少,是相对来说的。 烧了二十年,数字还是比较大的,要是保存完善,那么就算是到现在,汝窑瓷的真正存世量,也应该是特别大。 因为这种等级的瓷器,不管是谁得到,都会当做传家宝,小心珍藏。 要是保管的好,也许上千年下来,也不会损毁几件。 当年烧制的数量,肯定不少,如果在加上损毁的少,那么流传下来的汝窑瓷到底会有多少? 这是陈文哲的观点,说清楚了,他看向两位老人,他们还没有什么特殊表现,武三已经是一脸欣喜。 这看的陈文哲有点摸不着头脑,他认为汝窑瓷器传世的数量很多,武三为什么会高兴的? 陈文哲的脸色变得比较怪异,难道武三这家伙,手里真有一件?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要是可能,这些家伙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虽然不太敢相信,但是陈文哲越想,越感觉可能是真的。 “陈老板,想什么呢?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今天遇到了知己,怎么也要深入的交流一下。”老周笑眯眯的道。 老李更加直接:“既然提到的宋代五大名窑,不如我们继续交流一下?真品得不到,仿一件也是可以的嘛?” “对,能仿出来也是本事啊!”武三笑的一脸兴奋。 “要想仿汝窑瓷,这还真不容易,只是那份古朴,就不容易仿制出来。”老李已经开始出谋划策了。 真正的汝瓷都有什么特征,这一点没有人比陈文哲更加清楚。 就像老李说的,传世汝窑器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古朴大方。 其次才是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 这一点陈文哲最是清楚,因为他更加知道,汝窑瓷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要是想要高仿汝窑瓷,最少也要仿制出它的六大特征吧?” 没等陈文哲有所表示,老周就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