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在线阅读 -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IMF的前世今生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IMF的前世今生

    在殖民主义时代,列强明火执仗,金融是战争、海盗行为的支持者,也是掠夺利益的分享者。絕

    在产业资本主义时代,为追求贸易带来的超额利润,货币、金融是输出商品的工具,列强之间的货币地位、金融地位争夺,也是为了获得商品利益。

    在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追求贸易利益转变为追求超额铸币税利益,强权货币利用绝对优势地位,不仅从占有他国资源、商品、劳动中获利,同时还在左右全球金融价格的涨跌中获利,更从动辄就击垮一个国家经济的过程中获利。

    说到财富劫掠,人们极易联想起海盗,其中就有绅士海盗与皇家海盗的说法。

    欧洲人通常把由某国家政府或皇家支持的海盗统称为皇家海盗或绅士海盗,在大航海时期,基于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地的扩张,全世界的海洋上行驶着各种各样满载黄金和货物的船只,所以海上劫掠成为一种职业。

    这原本是一种民间强盗帮伙的犯罪行为,但老牌欧洲帝国为了强化航海技术,扩大殖民地,刻意豢养海盗,甚至使之合法化。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英国皇家海盗,而最为著名的人物,恐怕非英国大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莫属。1577年和1580年,德雷克因两次环行地球,在1581年4月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登船赐予皇家爵士头衔。

    但是,英国人心目中的这位英雄及其统率的霍金斯船队,其实就是英国皇家特许的海盗团伙,他让英国皇家的每1英镑投资变成了47英镑的利润。絕

    在16世纪的欧洲,西班牙是天主教的大梁、世界霸主,而英国却无足轻重。但是,这个时期宗教革命风起云涌,逆转着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英国亨利八世创立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英国成为最早的新教国家之一。

    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上台后,对内巩固新教地位,对外支持荷兰等新教国家独立,试图将英国变成新教帝国,于是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

    在经济上,西班牙和葡萄牙大发殖民横财,也让英国妒火中烧。但早在1496年,英王亨利七世也曾雇佣威尼斯航海家卡波特去寻找新大陆,足迹遍及北美的纽芬兰、哈得逊湾和弗吉尼亚,以及南美洲的圭亚那等地,但并未找到金银财宝,一次次血本无归。

    大量的投资血本无归,这又岂能甘心,既然自己找不到,那就打劫满载而归的商船。

    1585年到1604年,英国建立武装商船,每年近200次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平均每年掳获财物约20万英镑。这在当时是笔相当大的收入,而为扩大战果,伊丽莎白一世打起了海盗的主意,向仇视西班牙的霍金斯和德雷克率领的船队颁发私掠许可证,授权该船队合法打劫他国商船。

    由于得到英国皇家的资助,1572年开始,德雷克驾着武装商船,在加勒比海成了当时让西班牙人闻风丧胆的“黑珍珠”,同时也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为英国劫掠财富无数。

    1577年,德雷克得到一个情报,西班牙一艘满载金银财宝的运输船卡卡弗戈号正从秘鲁驶向巴拿马城。于是,德雷克在巴拿马外海设伏,于1579年3月3日将远道而来的卡卡弗戈号擒获,一次性打劫黄金80磅、白银20吨、银币13箱以及众多珍珠宝石。絕

    此外,德雷克利用打劫卡卡弗戈号获得的海图,穿过太平洋和印度洋一路西行,一年多以后才回到英国,成为环绕地球航行的第一个英国人。

    1580年9月26日,德雷克船队满载财宝驶进普利茅斯港,受到隆重欢迎。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登上霍金斯船队的旗舰金鹿号为德雷克授勋,并任命他为普利茅斯市长。

    德雷克明里表现出来的是杀人掠货的海盗行为,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初级的金融行为。

    大航海时期,无论是远洋贸易,还是依托于武力的海盗行径,其背后都必须有强大的资本支撑,而海盗船(武装商船)的背后又透着股份制融资的影子,也有着风险投资的影子。

    德雷克可以被当作是一个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他只有一艘武装商船,经过一次出海劫掠,就有人找到他,要给他投资,德雷克的单帆也变成出双入对。

    又经过两三次完美的“业务”完成,德雷克迎来了更多的投资者进行A轮、B轮的投资,他也得以建立德雷克船队。而随着德雷克船队的“业务”越做越大,每次归航的收获也越来越多。

    但是一次出海需要两三年时间,而那时候海上航行的风险是巨大的,商船葬身大海是常有之事,这也就意味着巨大的收益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正因如此,有人在尝到一两次甜头之后,见好就收,把手里的“股份”卖给别人,即股份套现,接手股份的人可能会爆赚,也可能会血本无归。絕

    大航海时期同时又伴随、连接着殖民时期,殖民者为了殖民一片土地,除了刀枪棍棒之外,还会采用金融武器。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满清商品市场流通有两种货币,大宗交易、官方交易使用以两为单位的纹银,而老百姓和小商家的一般生活交易则使用铜钱结算。

    同时,银两与铜钱之间存在一个固定比率,但是,由于各种经济和货币原因,更因为各级官员借重铜钱兑纹银贬值渔利,导致金融矛盾非常突出,银贵钱贱问题长期存在。

    一方面,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很难有财力兑换白银,无法倚重白银为财富保值;另一方面,满清早年是个贫银国家,白银生产依赖滇省、缅甸和安南的银矿,但这些地方无法提供稳定的白银来源,这使得官银来源严重依赖市场,必须依靠官方所制铜钱去市场兑换。

    在这样的前提下,铜钱的市场信用大打折扣,这就为境外商业和金融势力留下了可乘之机。

    康熙年间,满清在茶叶、丝绸、瓷器方面,已经成为英国、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的主要供货基地,英属东印度公司等外国企业在华大量采购商品。

    问题是,欧洲、北美对满清商品需求量巨大,但满清人对境外输入的洋棉布、毛纺品、金属制品以及香料、胡椒、檀香等需求很少。例如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八年的13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货值不过1687余万两,只相当于满清出口英国茶叶货值的六分之一。絕

    面对如此巨大的贸易逆差,英国使出了上中两策,第一就是对茶叶进口征收高额关税,第二研发具有成瘾性的特货鸦片,有组织、大规模地对满清展开特货走私。

    此举在很短的时间内便逆转了贸易格局,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大量外流,而这时候,美洲独立运动导致国际市场对茶叶和生丝的需求疲软,满清白银供应链近乎中断,银更贵、钱更贱。

    这时候,一个特有的货币现象出现。1833年到1838年的5年间,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跟踪调查发现,洋钱已充斥粤省、胡建和浙省等许多沿海地区。

    在江浙,专司外银套购国银的商人比比皆是,而且洋人刻意打压国银与外银汇率,按当时江浙的计算,浙省每百万两的外贸交易额,因汇率问题就需清廷多支付10万两国银,而全国外贸因汇率问题流失白银上百万两。

    据《林则徐全集》记载:洋人“不以买货,专以买银,暗中消耗,致内地银两日少,洋钱日多”。

    洋人不受清廷控制的大量铸造银圆,并以此大量套取国银汇差。在当时的满清,严重的财富外流已经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这也是道光必须痛下决心派遣林则徐禁止鸦片的重要经济背景。

    而其后,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资本看通过汇差的金融手段已经无利可图,于是,放下“文”功,端起“武”斗。絕

    可笑的是,整场鸦片战争英方的战争支出就是通过汇差获取,也就是说,双方的后勤都由清廷变相负责。

    ……

    在一战期间,美国是1917年对德宣战,但其实在1915年美国已经卷入了一战。

    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天,美国总统威尔逊立即声明美国保持中立立场,8月19日,他更号召美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

    1915年1月,为避免与美国的中立立场相冲突,英国委派了一位重量级商人来到纽约,并任命其为英国驻美的商务代表。这个人就是与英、美高层都有着密切关系,当时在国际上已极负盛名的大金融家、摩根财团的当家人J·P·摩根。

    J·P·摩根当时就在纽约,所以说“来到”并不合适,但却有另外一个负责居中串联的人确实从伦敦来到了纽约,那个叫姓罗斯柴尔德。

    J·P·摩根在美国,一只手通过大规模举债,帮英国募集战争经费;另一只手则用募集的钱代表协约国在美大量采购军物。这样的生意模式,让美国金融家、实业家赚得盆盈钵满。絕

    1915年8月12日,美国财政部部长麦卡杜在写给威尔逊总统的一封信中指出:向协约国出售工业品让美国迎来了一个大繁荣时代,但要使繁荣持久下去,美国必须公开向协约国提供贷款。

    12月8日,威尔逊正式批准了联邦贷款,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货币贷款及物资。

    1917年1月,德国潜艇再次大规模封锁英美之间的海上运输线,并声称六个月内取得战争的胜利。如果这条战争生命线被切断,德国赢得战争,那美国对协约国数以百亿计的债务势必灰飞烟灭。

    情急之下,1917年4月6日,美国被迫正式对德宣战,没错是被迫,美国才不想亲自下场去打,躲在背后冷眼旁观,一边卖货一边放贷,美滋滋的,谁料德国不但放狠话,还要把“好兄弟”给灭了,美·靓坤·国火气能不大吗?

    没说的,砍死它。

    一战5年之间,美国工业总产值从不足250亿美元,增长到了640亿美元,增幅156.7%;美国百万富翁的人数增加一万七千人。时任美国财长梅隆承认,战争交易美国所获利润率高达80%。

    另外,在欧洲无力顾及拉美和远东市场之时,美国对拉美贸易从不到8000万美元扩张到34亿美元;美国已基本控制了墨西哥的石油和橡胶,玻利维亚的锡矿、智利的硝石与巴西的咖啡;美国私人资本对远东市场的输出从35亿美元增长到了70亿美元。絕

    更重要的是,黄金从欧洲流向美国,1919年,美国黄金储备相当于世界各国黄金储备总量的40%,并借战争所得,从境外投资者手中赎回20多亿美元的美国债务,一举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正如美国驻英大使佩奇在1914年10月11日写给美国总统顾问豪斯的信中所预言的那样:“战后,差不多所有欧洲国家都会濒临破产,海上将不再有德国。10年以后,整个世界的前途都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可以说,美国之所以会卷入一战,完全是被资本牵着鼻子走,或者说“美国银行”面对日渐糜烂,有摆烂、崩盘嫌疑的“英国公司”,为了自己放出去的贷款考虑,不得不派出“商界精英”协助其扭亏为盈。

    有了美国银行的帮助,英国公司和法国公司联手抢夺了德国公司的市场,但在斗争的过程中,两家公司也是损失惨重,流动资金随时有断链之危险,于是,三方联合起来逼着德国公司“凡尔赛”。

    法国公司和德国公司在市场上有很多重叠,趁着大胜的机会,法国公司很想彻底弄死德国公司,成为欧洲市场上的霸主。

    英国公司却不是这么想,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法国公司,如果不是因为德国公司叫嚣着把它们两家的市场都给吞并了,英国公司巴不得看其他两家狗咬狗,所以它并不想看到德国公司一蹶不振,最好是半死不活地永远牵制法国公司。

    并且,英国公司还想德国公司好好“凡尔赛”,它还指望德国公司帮其归还美国银行的贷款呢。絕

    德国公司大败,不但流动资金已经消耗一空,还背负巨大的“凡尔赛”,压力太他娘的大了,这个公司开得没滋没味,干脆别开算了。

    德国公司这个想法,法国公司答应,英国公司不答应,美国银行也不答应,德国公司一摆烂,贷款又有变成不良的可能,思前想后,美国银行炮制了道威斯一揽子还款计划。

    所谓道威斯计划简单说就是,由英美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向德国公司提供贷款,帮助德国公司恢复经济,并使之获得偿付战争赔款能力;德国公司则分5年支付战争赔款,最终截止日为1929年9月1日。

    为了道威斯计划的顺利实施,英美银行在柏林设立了办事处,委派了摩根财团的合伙人帕克·吉尔伯特作为赔款总代理,全权打理与赔款相关的金融业务。

    于是,英美银行把钱借给德国公司,而吉尔伯特会立即把钱变成战争赔款交还给英法公司;英法公司再把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向美国银行偿债,另一部分则用于进口美国商品。

    同时,为维护道威斯计划的顺利实施,美联储把美国市场利率压得非常低,这使高息的德国公司债券吸引力大增,从而确保了美国私人贷款源源不断地流向德国公司。

    表面来看,道威斯计划使英法经济得到了恢复,也使美国的制造业获得了欧洲的订单,同时又造就了金融的繁荣。但是,这都源自德国负债规模的不断增加,这势必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种子。絕

    1925年,本该全力恢复经济的英国,却十分着急拯救日渐衰落的英镑地位。其财政大臣丘吉尔四处奔走,试图重建战前强势的金本位英镑地位,以及1英镑兑4.86美元的固定汇率。

    在他的极力说服下,英美货币汇率被固定在1比4.86。但是,把战前1比4.86的汇率放到战后,按照当时英美两国的经济实力对比,意味着英镑币值被严重高估,因此英国出口变得困难,而英国人更倾向于持有美元,以致欧洲黄金大量流向美国。

    如此态势让英国央行行长诺曼无法忍受,但他根本无力说服丘吉尔允许英镑贬值,放弃金本位。

    1927年春,诺曼偕同法国、德国的央行行长一起来到美国,试图说服美联储降低利率,阻止黄金进一步流向美国。美联储屈服了,力排众议把联邦基准利率从4%降到3.5%。

    这次降息行动,后来被许多经济学家视为“美联储历史上最愚蠢的行动之一”,而一年后当选第31任美国总统的赫伯特·胡佛,更把这次降息定义为“叛国行动”。

    在低利率刺激下,美国经济一片繁荣。

    1928年12月4日,美国第30届总统柯立芝发表了其任上最后一份国情咨文。他对国会议员说:美国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令人鼓舞的繁荣时代。絕

    尽管柯立芝的乐观受到了整整一代经济学家的批评,但客观地说,1924年到1929年的5年,美国经济确实在突飞猛进。

    1924年,美国人拥有一台收音机还是一件新鲜的事儿,但到了1929年,美国已有1000多万个家庭至少拥有一台收音机。

    这期间,美国发明了消费信贷,随之汽车年产量从1924年的290万辆,增长到1929年的530多万辆;这期间,美国钢铁产量年均增长8%,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从608亿美元增加到了680亿美元,而人均GNP增长了25%。

    当然,同时可以看到华尔街股价指数,25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从1924年5月底的106点,上涨到了1929年10月21日的378点。

    1928年下半年,白宫已经注意到股票市场与信贷市场相互推动的疯狂投机,但因为对英、法、德的承诺,美联储不敢轻易放弃低利率政策。

    1929年2月7日,正当美国还在考虑是否通过加息抑制市场投机之际,英国先动手了。这日,在美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英国央行单方面将银行贴现利率从4.5%提高到了5.5%。

    此举骤然改变了资本流向,大量投资人开始用美元兑换黄金,然后汇往伦敦;此举瞬间导致市场美元流动性收缩,于是,华尔街股市受不了了。絕

    1929年2月14日,美联储召开紧急会议,商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是否该把再贴现利率从5%提高到6%,借以阻止黄金储备急剧下降,但会议无果而终。原因是与会者认为,加息会打压股市,打压国内制造业。

    1929年3月26日下午,当华尔街短期拆借利率攀升到空前的20%、美国金融市场发生严重资金短缺之时,英国央行行长诺曼再次出现在美国,不过,这次他是来要求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立即加息。

    8月9日,当纽约联储把再贴现利率从5%提高到6%之时,华尔街股市开始走向崩盘。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崩盘,而英国财长丘吉尔正巧站在纽交所的看台上,他目睹了当天发生的一切,并犹如黄鼠狼般对它叼在嘴里的山鸡叹息道:“上帝啊,真是可怜的美国人。”

    丘吉尔在纽交所的画面确有其事,至于叹息是南易看过资料后脑补的,不过也不是他一拍脑门随意想出来的。

    两年之间,英国迫使美国减息,吹胀美国经济泡沫,然后再迫使美国加息刺破美国经济泡沫,这很可能是英国为了维系自身地位而刻意打压美国的手段。

    如果这种猜测是真实的,南易的脑补也算是言之有物。

    美国的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确抑制了美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趋势,但同时也发生了连锁反应,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絕

    按照道威斯计划,德国的战争赔款变成了185亿帝国马克的短期外债,而美国发生大萧条,也导致英美银行大力从德国撤回资金,迫使德国再次走上摆烂的钢丝绳。

    道威斯计划虽然是颗毒丸,德国的债务是越还越多,可是债务这个东西是很玄幻的,有的人没有一分钱债务,但却穷得没钱吃饭,愁得每天掉头发;有的人背着数千亿债务,但对他的生活没有一丝影响,该吃吃,该喝喝,那叫一个安逸。

    德国原先是后者,国家虽然背着巨债,但人民的生活还能凑合过下去,也没有饿肚子的担忧。本来继续安淡走下去,或许就没有二战的发生,不过形势的崩溃未必是从内部开始,也可能从外部而来。

    一战后,《凡尔赛协议》以极其苛刻的条件肢解了奥匈帝国,切断奥地利与匈牙利等东欧国家之间最有价值的经济循环链“资源供给”,以致奥地利工业从此废墟一片,再也没能恢复起来。

    但是,偿还战争赔款却是少不了的义务,此时维也纳信贷银行在摩根财团、英格兰银行等巨头的支持下,变成了奥地利最具实力的金融机构。而英美财团之所以要支持维也纳信贷银行是为了让它扮演一个很特殊的角色——收购奥地利的中小银行、奥地利政府为偿还债务不得不变卖的优质资产。

    维也纳信贷银行在此期间并没有盈利,只是依靠国内储蓄和短期外债所提供的现金流动性维系运转,而收购资产所需资金全部来自英美财团的短期融资。

    可以说维也纳信贷银行只是一副空架子,一阵微风吹过就倒。絕

    美国大萧条,英美财团纷纷撤回资金收缩战线,维也纳信贷银行的流动性立即中断,但短期还能惨淡维系。

    1931年初春,奥地利与德国趁着英美自顾不暇,重新结成贸易和海关联盟,此举严重刺激了法国的神经。法国认为,德奥商业联盟势必导致重新开始政治与军事联盟,从而对欧洲大陆的安全构成威胁。

    为制止这一联盟,1931年3月,法国责令大幅削减对维也纳信贷银行的短期融资。

    而且,为了击垮德奥联盟,法国报刊释放一则虚假新闻“维也纳信贷银行正在遭到挤兑”,没想到,法国此举不仅引火烧身,且引发了一场震撼整个欧美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

    随着维也纳信贷银行的率先倒闭,德国银行业开始遭受全面挤兑,1931年7月13日,德国第二大私人银行达姆施塔特国民银行宣布破产。很快,人们开始怀疑德国已经无法继续支付战争赔款,从而使挤兑风潮冲向法国、英国乃至整个欧洲……信用危机发生。

    1929年危机发生之后,胡佛实际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以稳定美国经济,他甚至要求工业巨头们不许解雇工人、不许减薪,维护市场活力。

    1930年年底,美国经济出现了转机,股市也于1931年3月收复了1929年的失地。但就在这时,欧洲信用危机突然爆发,信息灵通的华尔街大佬再次疯狂抛售股票。絕

    1929年以后,为强化投资者信心,摩根财团率华尔街金融机构出资构建的“救市基金”,居然也全部清仓。

    欧洲和美国之间相互拖累的恶性循环,导致长达4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其间,有太多惨绝人寰的悲剧。

    1931年9月22日,英国违约,放弃英镑金本位、放弃英镑和美元之间的固定汇率,同时再次加息以支持强势英镑,而各国金融机构更加拼命地收回外债,全世界债务链彻底断裂,经济雪上加霜。

    德国经济彻底垮台,社会陷入混乱,看到英国失信的德国公众也彻底愤怒了,与此同时,法国也垮了,从1921年到1931年,德国能够足额、及时地支付战争赔款,一直支撑着法国经济预期,但如今,这个预期彻底破灭,法国经济大萧条顺理成章地变成了现实。

    美国也很惨,胡佛百般努力下的经济希望,被英国霸道的金融行径彻底打入了深渊。

    1600万人失业,数以百万计的国民只能靠泔水为生;农产品大幅跌价,许多农场主杀光牲口扔进山涧;业主还不起银行贷款,银行不能兑付储户存款,到1932年11月,美国银行体系彻底崩溃。

    尽管新任总统罗斯福启动了行政干预手段,但到1933年3月,美国依然有9000多家银行清盘关张。絕

    比欧美各国经济灾难更不幸的是,在德国有一帮犹太人趁机发起了国难财,在他们的cao作下,德国的面包从10万马克一路涨到50万马克,虽说10万马克的面包德国人民也是消费不起的,可还是有少数中上产阶级能勉强支撑,到了10万马克,他们这批人也支撑不住了。

    这批人是德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一个个都掌握着“发声权”,10万马克的冤枉加40万马克的事实凝聚成一口黑锅,犹太人不背也得背。

    正当德国民众面临饿肚子危机之时,一名奥地利落榜美术生站出来带头哼唱:“我是老赖,我是老赖,不还钱,不还钱……”

    一战以及战后的十几年风云诡谲无不与金融有关,如果说一战是因金融而起若有点牵强,那二战完全可以说因金融而起,美国偏安一方,在二战中虽然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毫无疑问,获得的更多。

    在二战还在进行之时,就有人(丘、罗)在考虑战后欧洲要重建,经济要恢复,世界是否还要回到一战后那种经济混战格局。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欧美无序的利益争夺,正是战争周而复始的直接且重要的诱因,于是欧美列强接受了凯恩斯主义——既然一个国家内部的经济活动需要政府这只权威之手予以调控,那处理国际经济事务,是不是也该有一种超主权力量去维护稳定与持续?

    ……絕

    想看商战那就安排吧,别着急,故事一早就有的,只是原先的安排是一笔带过,既然想看就展开细写,从低到高,安排几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假请书友自行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