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回村
宁雪轻轻揭开锅盖,果不其然,锅里放着一个木碗,碗里放了两个粗面馒头以及两个鸡蛋。 看着碗里的鸡蛋,宁雪没有说话,端着碗来到院子里。 她才刚一出现在院子里,众人又回头望向她,特别是院子里一些正在玩耍的孩子,看着她手中的食物,更是控制不住狂吞唾液。 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宁雪在一旁的石凳子上坐下来,顺手将碗放在石桌上。 拿起碗中的鸡蛋在石桌上磕破,剥起壳来。 周围的孩童见此更是控制不住,悄悄往她那边挪着,村长咳嗽一声,孩子们沉默地低下头,站在原地有几分不知所措。 宁雪抬头看了一眼之后,沉默地加快了手中剥鸡蛋的速度。 很快一个鸡蛋剥完,触手软糯,晶莹透亮,透着鸡蛋独有的味儿。 宁雪招着手将离她最近,并且年龄最小的两个孩子唤过去。 并手中的鸡蛋一分为二,递给他们。 两个小孩子看着递到自己面前的鸡蛋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从小到大他们还从来没有吃过鸡蛋,不知道这鸡蛋到底是个甚么味儿。 以前他们家连鸡都没有,最近他们家才开始养,鸡下的蛋都会拿到集市上去换成铜板。 虽然他们很想吃,但是却不敢伸手去拿,两个小家伙不约而同抬头望向各自的母亲。 “不用在意其他,这是我给你们的,快吃吧。” 说完,便将手中的鸡蛋强硬地塞到了他们的手里。 看着村长抿着嘴唇,准备说些什么,宁雪一个眼神望过去,村长乐呵呵地笑道,“雪儿给的,你们吃吧。不过你们千万不要忘记这份赠予呀。” 两个孩子听到村长这么说,倒头如蒜,这才拿起手中的鸡蛋,细致地嚼咽起来。 而周围的村民听到村长这么说,都对宁雪说着感谢、赞美的话语。 宁雪冲他们摆摆手,继续剥鸡蛋,剥完之后又分给另外两个年龄比较小的孩子。 最后俩馒头,她也只吃了半个,剩下全部分给了孩子们。 吃饱喝足之后,宁雪打算去山上转转,村长当然得陪同,这便将称重的重担交给生姜。 宁雪与村长刚走出院子,发现身后跟着一群小孩子。 村长正准备将他们赶回去,宁雪见他们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就将他们召集过来,打算带着他们一起前往。 也不知道是不是馒头和鸡蛋的作用,以前宁雪来这里的时候小孩子都比较怕她,不愿意接近。 但是现在小孩子却很挨着她,围在她的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听着小孩子们的童言童语,宁雪很高兴,看着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她想着,在现代这些孩子可能还在读学前班或一年级。 但是在这里,他们却早熟得让人心疼,小小年纪挑起了重担,帮家里做事。 但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状态,如今村庄正在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 孩子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她一定要让这些孩子读书写字,不说考取功名,但要他们明事理,懂德行。 但是现在还不到时候,再等等,等到明年,家家户户都有些闲钱了,请个先生来,也不用愁了。 这次村长通过了她的考验,不得不表扬,于是宁雪顺便夸赞了村长几句,并且又点拨了两句,让他空闲的时候,把孩子召集起来,让村里那两个会读书写字的干事,教他们识字念书。 刚得到夸赞的村长很是高兴,赶紧答应下来。 很快一行人到达了山上,这里与之前的荒凉景象完全不同,处处充满着生机。 村民们在黑土地上忙碌着,有的在除草,有的在种植药材,他们见到宁雪到来,都直起身子打着招呼。 宁雪以微笑示意,与他们打招呼,慢慢往前走去,随处可见都是绿油油的药材,长势极好,可见村民们都用了心。 很快他们走到了尽头,宁雪发现这里跟她之前见到的药材基地有很大不一样。 这里的药材,只有一片叶子,有的只有半截,更有甚者只有半株,五花八门,有点像现代的嫁接,但是又有些差异。 看着宁雪疑惑,一旁的村长给她解释着。 “这个地方是生姜的育苗基地,生姜说有的植物不用一整株,只需要一个叶片,或者是一个枝干也能够种活,所以,我做主把这片地给他,让他试试。” 村长说完又指了之前面。 “雪儿,这块地也是生姜的种植基地,生姜跟我们进山后找到了些种子,直接种在这里,只不过这些种子还没发芽。” 宁雪听后很吃惊,没想到几天不见,药材村是越来越有规模了。 如今药材村的事已经不用她cao心了,村长有着防风,白芷,细辛帮忙,已经能够将这个村子发展起来,或许还能够带动周围的村民发家致富。 现在也只等杜掌柜那边了,只要杜掌柜那边将第一批药材卖出去。 那么这些工人的钱都可以结了,也能够让周围的村民们小赚一笔,到时候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宁雪很是兴奋,又在村里呆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便急匆匆地离开往唐家村跑去。 这一次回村庄和以前回村庄,感觉格外不一样,一想到她马上要成亲了,她的心扑通狂跳。 她懒得驱赶马车,只让它慢悠悠地走着,原本可以抄近路回唐家村,但也不知道她怎么想,硬是没走那条直路,反而还绕了一大截。 绕到县城后,她在县城逛了起来,当然她也没有忘记往空间的杂货铺填货物。 眼看着时间要到了,自己再不回去家里人会担心,这才慢悠悠地往村子驶去。 远远看着村子的轮廓,宁雪的心再次激动起来,她有种怪异的感觉,越紧张越不想面对,所谓近乡情更怯,倒是与这诗人有些感同身受了。 哪怕是她走得再慢,马车还是驶进村子里,村民见到宁雪回来,热情地给她打着招呼。 等她慢悠悠的来到村子,发现隔壁家与他们家焕然一新。 隔壁的房子已经修好了,修得比他们这边还要大一些,户型基本跟他们一样。